
民间习俗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东民俗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四民有常业,六礼有常仪,岁时有常节,衣食住行有常制,可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这一地区的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民俗特色尤为显著。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习俗最为突出。鲁东南的沂蒙山区,古代文化发祥较早,既有山地特色,又较多保留着传统的民俗事象。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色。(一)生活习俗1.饮食
面食山东大部分地区民众的饭食,以面食为主,主要有馒头、包子、饺子、烧饼、面条、蒸饼等。 胶东大馒头馒头的形制、名称有种种细别。半球体且大个的叫饽饽、馍馍,长方体的叫卷子,作为年节、喜事以及祭祀的馒头,叫饽饽。做饽饽技术含量要求很高,从制作“发面引子”到和面时的水面比例,从揉面时的手法手力,到上屉排摆到火候掌控,都需要“独家窍门”。 山东各地还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油条,在山东主要是作为早餐。济南等地群众称油条为“果子”,煎饼果子、豆汁油条,都是老济南人传统早餐。 粘(年)糕也称米糕,是以大黄米(黍米)、糯米面或者粘高粱、粘玉米面和水,并掺以红枣,蒸制而成,口感粘韧,米枣飘香。 煎饼山东境内以煎饼为主食的地区,集中在胶济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东。煎饼材料多为玉米面、小米面、黄豆面、高粱面、小麦面等。还有几种特别的煎饼,如柿子煎饼,流行于青州一带;著名的枣煎饼是孔府家厨所制;泰安有一种加入各种调料的五香煎饼,是为馈赠亲友而特制。 粘粥粘粥也称为“稀饭”、“糊糊”等。山东有名的一种粘粥是“八宝粥”。胶东地区对粘粥分得很细致,玉米面粥叫做汤;小米粥叫做粘粥;高粱面的稀饭叫做胡汤;把高粱煮到开花,名叫高粱花子;玉米捣为碎瓣做成的粥叫“大馇子”。在鲁西地区,以面疙瘩入汤,熬成粘稠的“疙瘩汤”,在胶东有类似的“海鲜疙瘩汤”。各地还有片儿汤、油汤、海鲜汤、揪面汤等。在有些地方,喝粘粥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在鲁西南和鲁中一些农村,人们习惯晚餐时熬制很稠的粘粥,把菜放在粘粥上,手握馍馍,蹲在家门口、田间地头吃,成为夕阳中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 小豆腐俗称“菜豆腐”、“豆腐渣”等,“高档”的小豆腐是以豆面和菜煮成,“低档”的则是用磨豆浆后产生的豆渣和菜。泰安地区将菜切碎,加入豆面、玉米面,和水、盐及少许植物油,煮熟,不但可以做成“小豆腐”,还可以摊煎饼、贴饼子。 果蔬山东地区季节以外的蔬菜瓜果,多为蔬菜大棚人工培育,一年四季皆有生产。菜类有大白菜、萝卜、土豆、苔菜、莴苣、圆葱、香椿、芹菜、小白菜、小茴香、扁豆、豆角、金针、芋头、碗豆、姜、苤蓝等。瓜类大体分为鲜食和菜用两种。鲜食者有西瓜、甜瓜、脆瓜、面瓜、香瓜等;菜用者有黄瓜、西葫芦、冬瓜、南瓜、菜瓜、饭瓜、吊瓜、丝瓜、方瓜、鼎足瓜、葫芦等。
编辑:胡顺伟 |
![]() |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