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景观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距今已四五十万年。在山东还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4000多年前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龙山陶书”,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以及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最早的甲骨文“唐山遗址甲骨文”。 1.史前人类遗迹 古人类遗址指从人类有确切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遗迹。包括古人类的原始部落遗址、生活与生产用具、原始艺术及墓葬等。山东是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最多、时间最早、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最具有代表性的有: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与宁阳县堡头村之间,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以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为主,兼有少量龙山文化和汉代遗存。大汶河自东而西把遗址分割为两部分,面积约8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2米~4米。大汶口文化的年代,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并经校正,约在公元前4300~前2500年。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和确立,为探讨龙山文化的渊源,建立山东地区原始文化区系类型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也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丁公遗址位于邹平县苑城乡丁公村东,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在遗址中发现大量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遗物。所采集的文物标本除蚌器外,主要有石铲、石锛、磨制石斧等石器,还有骨簇、骨针及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征的蛋壳陶片。尤为珍贵的是黑陶鬼脸式鼎腿、猪嘴鼎腿等。经考证,为典型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遗存。丁公遗址是重要的史前遗址,被列为199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景阳冈龙山文化城遗址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是迄今黄河流域发现的最大一座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城内大、小台基布局清楚,遗物丰富,为研究龙山文化的面貌与探寻龙山文化的关系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新线索。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一提名奖。 2.社会经济活动遗址 齐长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修筑的军事防护体系,其沿线险要处设关隘,修城堡,建兵营,筑烽燧。它西自黄河,沿泰沂山脉分水岭东至入海,将黄河、泰山、东海连成一线,成为齐鲁大地的脊梁。齐长城开中国乃至世界长城建筑之先河。齐长城的准确总长度为643.89公里,蜿蜒起伏于1518座山峰之上,历经长清、肥城、泰安、历城、章丘、莱芜、博山、淄川、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黄岛等18个县市区。齐长城起点在今济南市长清县孝里镇广里村东北500米处的“岭子头”,其终点在今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 山东是中国发现汉画像石最多的地区,总数达1000块以上,同商周的青铜器、唐诗宋词一样,是国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驼山石窟造像北周至隋唐时雕凿。位于青州城西南6公里的王家庄西,主峰东南崖壁土,有造像6窟,摩崖造像群1处,共计造像638尊,最大者通高6.5米,最小者不足30米。造型神态各异,雕凿技艺精湛,是山东东部最大的的石窟造像遗存。 泰山大观峰石刻白佛山石窟造像位于泰安市东平县县城西侧的白佛山之阳半山腰处。造像初雕于大隋开皇七年(587),唐代和五代至宋初均有增刻,形成了四窟一龛及露天造像等几个群体,共有造像149尊,现存138尊多为佛教内容。与造像共存的附属文物有金大定年间修建的三教堂一座,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白佛山造像有着较高的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独具特色的宗教研究价值。 千佛崖石窟造像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柳埠东北的白虎山腰,南北总长65米。唐代开凿,原有大小造像220尊,现存210尊,造像题记43则,其中有纪年者10则,包括武德、贞观、显庆、永淳、文明5个年号,另有5则后世题名或重修题记。造像主要集中在千佛崖的南半部,多为坐佛。
编辑:胡顺伟 |
![]() |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