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确保平安稳定,促进社会主义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山东建设。 (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和创新机制政策,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构筑科普推广体系,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 加强科学研究与开发。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充分发挥我省数学、物理、海洋技术等基础研究优势,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重大科学价值或应用前景的关键项目,整合优势资源联合攻关, 争取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强对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注重发展软科学和管理科学。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视对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的研究,推进社会科学普及、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 (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扩大教育供给,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 1.巩固提高基础教育。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对农村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费,认真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的子女就学困难问题。中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保持在99%、98%以上,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加大对教学设备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省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继续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幼儿教育发展,重视发展特殊教育。 2.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针对制约教育消费的突出瓶颈,转换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支持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超前科学规划,拓宽融资渠道,组织实施好省部共建项目,重点建设1~2所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和几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省级重点大学。加快推进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等高校新校区的规划建设。适应就业结构变化,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和专业结构,加强研究生教育,加快紧缺人才的培养,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201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60万人,在校研究生5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 1.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弘扬齐鲁文化,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促进传统文化内涵与鲜明时代气息相结合,努力建设文化强省。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工程,在省会城市集中建设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加快策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和一批特色文化名城。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县有较高水平图书馆和文化馆、乡乡都有规范的文化站、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络资源整合开发,提升技术,加强管理,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档案工作,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步伐。加强文物保护,搞好抢救性文物的考古发掘,力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60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5000处。加强烈士陵园的维护和管理,科学规划建设公共墓地。 2.努力提高卫生医疗服务水平。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改革、发展、监管为重点,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提高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为核心,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医疗服务需求。一是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防治体系。继续搞好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构建完善三个体系,抓好7822个公共卫生监测点,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艾滋病防治为重点,加强结核病、肝炎、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预防控制,巩固发展计划防疫成果。力争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较“十五”时期平均下降5%以上。二是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化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10年实现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建设目标,建立城市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机制,大力推进县乡村卫生一体化,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稳步扩大试点范围,建立覆盖全省农村人口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扩大医疗救助试点范围。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维护医疗行业的公益性质,落实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职责。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医药分开、盈利与非盈利分开的原则,加快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改组,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市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机制,发展医疗集团,形成一批名医、名专科、名医院。推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分类管理,构建城市医院与社区两级医疗体系框架,开展城镇合作医疗试点。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支持发展红十字事业。切实加强医药监管,规范医疗服务收费,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解决看病难、医药贵的问题。 3.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全方位开展科学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着眼于北京奥运会和第十一届全运会,培植新的竞争优势,增强竞技体育的实力。加快股份制体育俱乐部建设步伐,培育和规范体育市场中介组织,提高体育赛事经营运作水平。完善体育设施,重点建设2008年青岛奥帆赛项目设施和第十一届全运会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工程,建设改造一批规模适当的体育场馆,把济南建成能承办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和国际单项体育比赛的体育中心城市,青岛和日照帆船比赛场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同时,搞好居民小区、各种广场的体育配套设施建设,使场地数量和人均面积有较大增长。继续搞好体育彩票发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市场开发,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5.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妇女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儿童早期受教育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编辑:胡顺伟 |
![]() |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