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文化强省
文章来源:十一运官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06-20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建设文化强省的良好基础和条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立足山东实际,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1.总体要求。 2.发展目标。 (二)发展重点 主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载体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打造、文化发展环境、人才队伍培育、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等“八大工程”。 1.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化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搞好科学思想的宣传普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和发扬“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 2.文化体制改革工程。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推开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推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加大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力度,支持和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出版、发行、演艺、影视制作等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企转制,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 3.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和社区公共文化事业,搞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变文化遗产优势为文化发展优势。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基层文化阵地。 4.文化产业发展工程。突出山东特色,搞好文化产业规划布局。加强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带的规划建设,培植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与创意等文化支柱产业,扶持发展10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鼓励出版、发行、广电、报业等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整合行业资源,组建若干大型文化传媒集团。大力发展中小文化企业,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群。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实施文化品牌带动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办好文博会、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编辑:胡顺伟 |
![]() |
设为首页 | 联系方式 | 版权所有:第11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 网站技术维护: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 |